| 
            出處: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q1:我確診了,要如何請假? 答:先評估自己可否居家上班,如果不行,可請特休(領全薪)、病假(領半薪)或事假(資方可不給薪)。建議可先請病假,確診的病假雖是拿半薪,但勞動部已解釋,可視同「住院病假」,不受卅天病假限制。 q2:確診後請病假或事假,但公司仍給全薪,可以請領傷病給付嗎? 答: 確診後請「普通傷病假」,依法給半薪,部分公司福利好仍給全薪,這意味著勞工取得原有薪資,無法請領傷病給付;請事假亦同,若有支薪,就無法請領傷病給付。 q3:請特休領得全薪,能申請傷病給付嗎? 答:可以的,因為此假為勞工每年可運用的休假權益,可向勞保局申請傷病給付補助。 q4:重複染疫,能再度申請傷病給付? 答:可以的,若重複染疫,仍有住院、居家照護,且不能工作,而無法領取原薪資,還是可申請傷病給付。 q5:我若有兩份工作,可否申請兩份傷病給付? 答:不行,雖加保兩個地方,但仍只能請領一份傷病給付。 q6:家人確診,我是密切接觸者,要進行「3+4」匡列隔離,可請什麼假? 答:可請防疫隔離假,雖然雇主可不給薪,但可申請每天一千元的防疫補償金。 隔離期滿,第四天快篩陰性進入自主防疫即可出勤,雇主不能要求更改為事假或特休;自主防疫期若身體不適,勞工仍可請事假或特休假。 q7:小孩學校停課或被匡列,我能請什麼假? 答:可請「防疫照顧假」,但此假雇主可不給薪。 q8:我在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確診,可否申請傷病給付? 答:不可以,育嬰留停津貼與傷病給付同屬「薪資補償性質」,基於社會保險不重複保障原則,不能同時請領。 q9:我確診前離職了,勞保也退保,還能請領傷病給付嗎? 答:確診時若沒有勞保,就無法請領。 q10:勞保傷病給付如何申辦? 答:勞保局宣布7月1日起開放勞工線上申請勞保「普通傷病給付」,勞工可透過「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線上申辦。(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網站連結:https://edesk.bli.gov.tw/na/) 除了確診勞工親自送件申請外,即起也可使用「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戶號」,在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線上申請,無須提供確診診斷書或隔離通知書,全天24小時都可辦理,可減少郵件投遞寄送、或勞工親自到勞保局送件時間,完成個人申辦後,經所屬投保單位線上確認,即可完成申請手續,款項直接入帳。 填寫資料如下: •確診日期 •申請不能工作期間 •取得薪資情形 •收治處所 •帳戶 •個人通訊資料 q11:勞保傷病給付可領多少錢? 答:凡確診者,不管是被收治在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是居家照護者,只要未領有原有薪資、即使領有原有薪水,但確診隔離時用特休請假者,自隔離的第四天起都可向勞保局申請「普通傷病」給付。 計算方式以確診當月起前六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除以30,再乘以二分之一再乘以4天發給。如果平均月投保薪資為45800元,即可從勞保「普通傷病給付」,領到4天約3053元。 舉例:小元是輕症確診者,他的平均月投保薪資為45800元,從8月1日開始7+7居家照護方案,8月7日是隔離的第7天(最後一天),他可請領8月4日到7日傷病給付,最多4天。8月8日至14日自主健康管理,不算在傷病給付天數範圍。計算公式如下: 【勞保普通傷病給付公式】(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30天)×50%×不能工作天數 【單日可請領給付金額】(45,800÷30)×50%=763 一天可領763元、兩天1527元、三天2290元,最多可領四天則有3053元。 q12:勞保傷病有請領期限嗎? 答:勞保普通傷病給付的請求權為5年,期限內勞工隨時可補申請,如已進行線上申請送件,就不要再重複寄送紙本申請文件。 q13:誰可申請勞保職災給付? 答:若因工作確診,雇主必須給全薪,勞工還可以同時請領職災傷病給付,以勞工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再乘以不能工作天數。 【勞保職災傷病給付公式】(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30天)×100%×不能工作天數 若以月平均投保薪資45800元,算出單日可請領金額為1527元,最多可領四天有6107元。 q14:職災給付可以線上申辦嗎? 答:勞工申請職災傷病給付,必須另外填寫紙本申請書、同時要附上因執行職務相關確診證明文件,由投保單位向勞保局送件辦理請領手續,「職災給付」目前不開放線上申請。 文/元氣網 / 綜合整理 熱門課程推薦 【線上 online】高階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勞健保暨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勞保條例逐條解析基礎入門 【線上 online】勞保、勞退、職災補償基礎入門 【線上 online】獨家專題!!新冠疫情升溫下—企業因應相關重點對策 【線上 online】勞動法人資讀書會-從當月重大勞資新聞事件談起 【實體班】勞健保暨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 【實體班】勞保、勞退、職災補償基礎入門 【實體班】勞保條例逐條解析基礎入門 【實體班】勞動法人資讀書會-從當月重大勞資新聞事件談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