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一例一休倉促上路至今近半年,勞資雙方與各界不滿的聲浪持續延燒,備受影響的服務業、傳統產業、交通運輸業等所面臨的問題依舊未獲得緩解,七月即將進入「檢查期」,眾多企業主仍然手足無措,該如何因應?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台灣產業多元又以中小企業占大宗,單憑勞基法並無法適用百種行業,建議政府應針對各行各業的特殊性質,擬訂相關配套措施與制定專章,從調整加班時數上限、及調整加班費時數總量計算等層面來增加營運彈性,共創勞資雙贏的局面。

 

林由敏執行長談到,各產業因業務性質不同,導致人力不足、排班困難,企業整體經營成本上揚,衍生的爭議不斷。hr面臨許多實際操作的問題,以餐飲業來說,不少業者原本就已經面臨缺工嚴重的問題,一例一休政策上路後讓人力調度與排班工時更加困難建議政府應建立「特殊服務業專章」,避免僅以一例一休的制度來規範服務業,讓企業營運能夠更具彈性化。

 

另一方面,若以增聘兼職人力來替代正職時,亦可透過淺顯易懂的教育訓練,協助新進兼職人員順應職場環境,加快上手的速度,避免因降低人力成本卻流失了顧客及品牌形象。

 

 

 

11休對客運業的影響─首都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文

 

由於客運業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但政府規定多,又不能漲價,原本生存條件就不佳的客運業在一例一休之下,更打破了勞資雙方的和諧互信關係,這對勞資雙方都非好事。為此,因應龐大運務需求,希望能爭取更多彈性空間。

 

 

 

11休對傳產製造業的影響─台灣區織襪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平儀

 

一例一休上路引發勞基雙方50年來最大的不信任感。此法把大多數產業列入,甭論是否適合。他虧勞基法簡直是「勞動福利法」。要改變現況必須修法,盼與勞團一同協商找出共識,以呈相關政府單位。

 

 

餐飲業對11休的因應─台灣樂天皇朝人力資源部經理陳律仰

 

因應一例一休可能對企業端、員工端的各項衝擊,以人資的角度,陳律仰建議餐飲業可調整營運時間、增加兼職人員人數、或透過教育訓練,及增加夥伴工作職能等方式來應變。

 

 

11休各產業因應對策 勞動法專家沈以軒律師

 

面臨休息日加班成本提高,他建議要瞭解其薪資結構的計算方式,以客運、貨運是用趟來計薪是公平合理。他表示薪資總括制須約定每小時工資額與每月加班時數及天數、否則無效。以運輸業而言,可用趟次來計算較利企業。另外,為企業抱怨的休息日出勤加班費,若事前有「約定工時」則依「實際工時」來計薪

 

 

 

各產業因應11休與特休新制研討會

 

林由敏執行長提及,先前與1111人力銀行共同舉辦多場一例一休各產業的公聽會,聆聽許多企業主及產業代表分享新法上路面臨諸多窒礙難行的心聲。許多產業代表均異口同聲的反應每月加班上限僅46小時,讓企業營運喪失彈性。

 

她建議,可將每月加班時數的上限46小時增加至54小時或是以「季」或「半年」或「一年」的總量來計算,以因應各產業旺季業務所需,以及年節及尖峰時段的大量運輸業務讓企業營運更為順暢。

 

 

熱門推薦:

1

new勞動檢查暨一例一休因應qa專班

2

new2017一例一休--擴大勞檢之檢查要項與具體因應【進階版】

4

new一例一休-企業如何人力重整與人力彈性運用

5

new「一例一休」工時新制變革解析及因應對策

6

new針對一例一休如何規劃薪資設計、調整及計算實務

7

new一例一休各項假別制度規定與排班規定具體因應對策

8

new一例一休修法重點與實務操作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