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

 

夏日炎炎,易引發引發熱中暑、熱衰竭等熱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在戶工作的勞工,更易引發職業傷害。勞動部職安署表示,為避免勞工夏季熱中暑、熱衰竭或熱痙攣等職災發生,建議雇主調整戶外工作時間。

 

勞動部職安署指出,夏季為職災高危險期,經常要頂著烈陽從事營造、臨接道路、廣告舉牌、機車送貨、架空電線桿維修及農漁牧業等作業,都是戶外高氣溫下作業勞工,也是熱中暑、熱衰竭或熱痙攣等熱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為避免勞工發生熱疾病,職安署建議雇主於夏季期間,應採取下列相關熱危害預防措施:

 

首先,利用電風扇或細水霧降低作業環境溫度,並提供可遮陽之休息場所。其次是,提供充足飲用水或運動飲料。

 

第三,調整作息時間,避免於中午時段從事重體力勞動作業。

 

第四,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疾病、消化性潰瘍、內分泌失調、無汗症及腎疾病等高風險勞工,實施健康管理,並參照醫師之建議,避免其從事戶外高氣溫下作業,同時於上工前及作業中,隨時留意勞工健康狀況,採取必要因應措施。

 

第五,如出現疑似熱疾病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必要時送醫。

 

第六,為保護勞工免於熱危害之威脅,應實施教育訓練宣導,強化勞工自我保護知能。

 

熱門推薦:

1

new最新職業安全衛生法條文解析與具體因應

2

職業災害之行政補償、保險給付及民、刑事責任剖析

3

職災補賠償、撫卹及團保規劃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