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主管或同仁再設定OKR或KPI時,通常最大的困擾是 『量化』;以為只要能『量化』就萬事OK! 其實不然!!在量化的背後、最大的盲點是:這個量化目標真的「夠重要」、是「關鍵指標」嗎?
當OKR或KPI的設定,並非是關鍵、重大事項的『量化』指標時,這樣的指標達成與否,對企業/組織/團隊而言,其實是無關緊要的!我們真的需要花費一堆的時間,在意並管理這些無關緊要的目標嗎?這種現象通常在行政、事務人員,或支援部門人員上最為常見!!
OKR/KPI的設定,必須從「最重要」的事項開始!
我們所定出的每一個OKR/KPI、都必須經過再三檢視、反覆自問:那些設定的『量化』KPI/OKR、真的是最重大/關鍵事項的目標嗎???
至於如何找出最重要/關鍵事項的目標,可以依循以下三大角度來審視:

一、 從組織由上而下的角度:
從全公司、各事業部、各部門、各單位、各團隊在未來的時間段落(年/季/月)、各有哪些重大/關鍵、而必須完成的事項? 我們期待這些重大/關鍵事項能達成何種程度?
二、 從個人職務/職責範圍的角度:
在員工個人權責範圍、不同的時間段落(年/季/月),各有哪些重大/關鍵、而必須完成的事項? 我們期待這些重大/關鍵事項能達成何種程度?
三、 從跨部門、跨團隊相互支援的角度:
就各部門/跨團隊工作上,自己需要哪些跨團隊的協助? 更重要的是、其他同仁/團隊有哪些重大/關鍵、待完成事項,需要我們的支援與協助? 支援與協助事項,有怎樣的目標?被期待協助/達成的程度?
另外,常見的迷思是,在區分以下的事項,會出現盲點:
- 一、 急迫性/應變性事項
- 二、 重要性/關鍵性事項
也就是誤把急迫性/應變性事項、當成是重要性/關鍵性事項!!
通常我們習慣性的把急迫性事項,因為它的緊急、必須處理,而當成是重要性/關鍵性事項!當這些急迫性事項即使不被處理,後續負面影響也極小、或、無所謂時,就代表他並非重要性/關鍵性事項!所以重要性/關鍵性事項的選擇必先評估其後續:
來決定其重要性/關鍵性的排序!!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優先排序是看事情的緊急性/急迫性,反而忽略了重要性/關鍵性的排序!!
因此,我們建議:為了突破我們一般情況下經常發生的、對優先事項的盲點,可以在團隊內先尋求對優先重大事項共識,透過集思廣益、避免誤把時間的急迫性、當成是目標設定上的重要性/關鍵性!
文/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專業講師-蘭堉生
延伸閱讀:
是否選擇走回KPI的低效/無效老路(一)?
是否選擇走回KPI的低效/無效老路(二)?
熱門課程推薦
【線上 online】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人才發展與員工個人發展IDP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實體】人資管理專家讀書會—依人資年度時序重要事項談起
【實體班】OKR績效管理師認證班
【實體班】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