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人資證照/企業內訓/主管培訓/一例一休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人資證照/企業內訓/主管培訓/一例一休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公告事項 企業內訓課程 公開進修課程 1111人力銀行_求職找工作的求職網
【9月 歡慶教師節--會員獨享線上課程現金折扣】 9/1至9/28止,凡具本協會有效會員資格,只要在此期間內完成報名任何一個線上課程且於期間內完成繳費, 即享: 線上認證班→立即折扺2,800元 課程費 線上單天班→立即折扺 800元 課程費 ※每人僅限一次優惠,限20個名額,額滿為止 ※恕不與其他優惠併用或外部合作課程併用
LINE線上客服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線上進修課程

線上進修課程

實體進修課程

實體進修課程

企業內訓

企業內訓

企業輔導

企業輔導

HR知識中心

HR知識中心

人資相關資料下載
HR知識中心
勞資爭議專欄
HR巿調報告
HR相關產品
法令專區
LINE@線上客服

法令專區

會員專區

會員專區

勞資Q&A

勞資Q&A

訂閱電子報
 
Email

留才不是靠錢 價值共鳴才永續【震旦月刊】

圖片來源:Dreamina生成

文/震旦月刊第648期/黃至堯.知名人力資源專家博士

Q1:人難招也難留,獲利≠留人?

1. 企業文化空洞,人才用腳投票
這家公司導入績效制度,績效面談也定期進行,問題在於制度若沒有真正與員工共鳴,就不具備向心力。
許多企業談「人才」只看外在誘因(薪資、獎金、升遷通道),卻忽略內在驅動:「我是否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被成就?」我常說:人才不是招來的,是吸引來的。這不是雞湯,而是現實。

2. 只靠薪,留不住心
對Z世代來說,賺錢只是基本,「工作意義」與「價值認同」才是核心。Impact Foundation調查指出:超過68%年輕員工表示,如果公司無法說清楚「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他們會考慮離開,找下一家值得投入的公司。這就是企業從「利己」轉向「利他驅動」的原因。
我與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教授共同出席一場論壇,他提到一句話,深深打動我:「真正聰明的企業,會把每一個利他的動作,轉化為獲利的正循環。」從商業模式上,就讓解決社會問題成為營運的一部分。

【問題拋給你!】
你的團隊,有這三個危險信號嗎?
❶每次績效面談都像「交作業」,沒人真正敞開心說話
❷優秀人才總是撐不到第二年升遷
❸公司講了很多願景,但員工私下卻說「那不關我的事。」

如果三項中了兩項以上,很快地,你可能就將面臨人才流失。

Q2:如何靠「解決社會痛點」化解人力危機?

「企業最難的事是什麼?」多數老闆毫不猶豫地回答:「招不到人。」在人才荒的艱難局面下,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不花錢搶人,反過來「培養人」。

1. 從抱怨學校不實用,到親自進入校園「做連結」

這家公司原本每年花大筆預算投放招募廣告、辦說明會,但效果極差。我建議他們與學校合作職涯輔導課程共創,派高層員工走進教室、邀請學生參與「專案體驗」。這不是慈善,不是企業參訪,而是把培養未來人才當作營運的一環。一年後發現:

投入最多時間的學生,超過50%在畢業後主動應徵。
招募成本降低近一半。
這群員工的留任率與內部影響力都遠高於平均。
本業即公益,不是額外多做什麼,而是設計一個能讓社會受益的商業模式。

2. 解決社會問題,也解決自己的問題

「做好事」會增加企業成本?但現實往往相反——當你解決社會問題,你的獲利反而更穩定、更具延續性。想想以下兩個場景:

A公司:花200萬買廣告爭取曝光、卻換不回應徵者。
B公司:花200萬投入校園專案,產出100個潛在人才庫及品牌好感度。

【問題拋給你!】
有沒有把痛點變成「影響力設計」?
❶你的產品/服務,可以對社會有積極作用,卻從沒被好好包裝或升級?
❷你的痛點(像是招募、離職)是否可用更根本的社會合作模式來轉化?
❸從企業視角,設計一個能「自我造血」又能「創造價值」的ESG模組?

如果你開始思考這三件事,你就已經走在「利他變現」的第一步。

Q3:真正的企業價值是賺得多,還是被記得?

如果明天你的公司消失了,世界會少了什麼?過去,企業存在價值被簡化為:股東回報、營收報表、EPS數據。在價值重構的時代,真正具備未來生命力的企業,是那些「離開後還會被懷念」的存在。

1. 「被記得」,是下一個商業競爭力

「影響力」不是你說了多少,而是別人用什麼情緒想起你。

宜家不只是家具,而是那份「平價也能有設計感生活」的價值選擇。
台積電除了製程與晶片,還會想到它在供應鏈中扮演「穩定者」角色。
星巴克不是咖啡,而是創造一個「激發人們的潛能,讓人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的空間」。

企業所以強大,不只是因為產品好,而是因為他們參與了我們的生活記憶建構,變成了集體經驗的一部分。這就是企業影響力的高階版本「情緒資產 Emotional Capital」。

2. 從「短線業績」到「長線關係」

被記得的企業,往往做對三件事:

制度設計讓人活得更有尊嚴:不是只給KPI與控制,而是讓每位員工在組織中「有位置、有話語、有影響」。
產品服務真實解決痛點:不是製造需求,而是深入理解問題本質,讓人感受到「這東西懂我」。
品牌姿態帶來集體情緒投射:不只是賣東西,而是形成一種「我選擇這個品牌,就是選擇某種人生立場」。

我曾協助一間企業重新定義它的品牌故事,並建立基金會。在半年內面試到職率提升了四倍,最感人的是有人選在面試後反饋:「我第一次覺得,我很想加入一家重視公益與社會責任的公司。」這就是被記得的力量。

【問題拋給你!】
你的公司,值得被記得嗎?

❶如果有一天公司不再存在,顧客會懷念什麼?
❷你的員工,在未來面試時,真心驕傲地說:「我曾經在那裡工作」?
❸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能進入別人生命的「重要時刻」中?

這些問題,沒辦法靠廣告、數據或行銷解決,它需要一場對於「存在意義」的重新選擇。就不會被短期流量、財務報表牽著鼻子走。相反我們會問得更深:如何讓顧客更安心?如何讓員工更成長?如何讓社會更進步?這些問題,會反過來帶來真正長久的營收與忠誠度。

Q4:下一個10年,贏的企業是誰?

回顧過去20年,成功企業往往有個共同特點:它們不只會賺錢,而是能持續創造價值並被社會接納。未來的競爭,不只是產品、人才,而是價值敘事的競爭。當你能清楚說出:

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解決哪個社會痛點?
我們的成長,是否讓更多人一起變好?
我們的營運,是否能在不剝削、不犧牲尊嚴的情況下前進?

1. 三句話,寫給想「轉向利他」的企業經營者

如果你正在思考企業轉型、文化重塑或品牌重構,請先記住這三句話:
❶ESG不是附加項,而是商業設計的第一頁。
❷人才不是搶來的,是吸引來的。
❸被記得,是未來最強的護城河。

三句話決定你是「短線贏者」,還是「長線信任者」。信任這條路不好走——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成為了門檻,也成為了真正競爭力的來源。

2. 如果你想開始,這三步是最務實的起點

我分享「利他營運」的三個落地起手式:

❶重新定義內部KPI加入EMP(員工滿意度)指標:問問每位員工:「你在這份工作中,獲得了什麼樣的意義感?」定期量化追蹤。
❷產品服務導入社會連結設計:不論B2B或B2C,問自己:「這個產品,如何為某一群人帶來尊嚴、自由或安全感?」
❸建立「被記得計畫」:邀請顧客、員工、合作夥伴寫下「我為什麼記得你們」的故事,用這些故事反推企業的營運決策。
這三步,不需要大預算也不需團隊,但能打開一條新思維的門。

3. 你曾經在哪間公司,感受到「我真的重要」?

有沒有曾在某家公司老闆或團隊裡,感受到「這裡值得我留下來」?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刻?
他們做了什麼,讓你想記住、甚至想效仿?

我們這一代人,正經歷一場價值轉向,一場「從利己到利他」的革命。願我們都能參與其中,成為讓未來值得期待的人。

 

熱門課程推薦

【線上 online】人才留任策略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薪資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人才發展與員工個人發展管理師IDP認證班

【線上 online】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薪資獎金福利制度設計與留才之連動關聯

【線上 online】薪資結構調整及相關稅法處理實務

【實體班】接班人暨關鍵人才管理師認證班

【實體班】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

【實體班】從員工離職率分析到留才激勵具體對策

【實體班】獎金制度的規劃與設計


協會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主管領導管理課程業務行銷客服課程秘書行政課程總務採購課程
認證課程: 認證課程綜合版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班勞健保暨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企業內部講師認證班
基層主管養成特訓認證班專業秘書暨行政管理師認證班勞動法人資讀書會
集團服務: 人力銀行企業求才服務1111獵頭1111商搜網創業連鎖加盟落點分析1HR人資系統
‧地址:(105)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91號15樓之三‧電話:(02)2748-5188‧傳真:(02)2748-6388 ‧Email:cpea@cpea.org.tw


服務時間:周一~周五 AM8:30~PM6:00 /
協辦單位:全球菁英人才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華人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