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晨搭乘捷運上班時間,車廂內常見父母親大包小包推著滿是裝載尿布、奶粉、奶瓶的嬰兒車或牽著稚嫩小手的孩子,他們匆忙的腳步,前往的路途通常是祖父母家、保母家或離上班地點有距離的托嬰中心、幼兒園;眼睛看顧著嬰幼兒,也不停低頭緊盯時間,計算可能上班遲到的風險。這些熟悉的場景,是許多上班族父母在工作與家庭間焦慮的寫照。但少子化問題嚴重的臺灣,數年後仍會是這樣的日常嗎?職場性別平等又有哪些現況與憂心的發展呢?
臺灣出生兒數持續探底中。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臺灣新生兒將跌破13萬人,45年後估最低剩不到4萬人。女性勞參率自2011年7月才破50%,2024年也才51.95%,遠低於男性的67.08%。如果以生命週期看兩性勞參率趨勢,男性部分,臺灣和美日韓一樣都呈ㄇ字型發展;女性則有明顯不同,美國女性和男性一樣呈ㄇ字型發展,日韓則呈M型發展,即年輕時投入勞動市場,婚育時暫離勞動市場,之後再度進入勞動市場直至年老退休。但臺灣女性勞參率則呈現倒V字型發展。換言之,臺灣年輕女性高比例投入勞動市場,但因為婚育及家庭照顧者角色負擔,令其無法重返勞動市場,45歲以上女性勞參率陡降。這對女性個人生涯發展而言是一種損失,對整國家社會人力資源發展而言亦是不利的。
婚育一直是促進女性職場性別平等的障礙。「108年15至64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曾因生育(懷孕)離職有126萬多人,主要原因為「照顧未滿12歲兒童」及「準備生育(懷孕)」。據2024年人力運用調查年報,25至64歲因照顧未滿12歲子女占22萬多人、做家事約105萬人。另女性家庭照顧的蠟燭兩頭燒始終不減,有配偶或同居伴侶婦女平均每日無酬照顧時間是其配偶或同居伴侶之3倍。
國際亦相當關注友善育兒職場對職場性平的影響。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戈丁揭開勞動市場性別差異(gender differences)的關鍵驅動因素,寫下首次女性獨得經濟學獎的紀錄。戈丁致力於探究勞動市場存在巨大的性別差距,包含勞動參與率、所得差異等,她分析逾200年來的數據,研究結果表明,性別薪資不均與其說是對女性的歧視,不如說是反映工作彈性,以及平衡事業與家庭的高昂成本。生育率、勞參率會不會互斥,要看政策與職場環境有無提供足夠的支持。
雖然「行政院少子化對策」在育兒津貼編列龐大預算,以挽救少子化的人口危機,但在友善育兒職場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現今國際勞動趨勢已從個人勞動條件的提升逐步以勞工個人家庭需求為政策核心思維,例如2009年實施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特別禁止父母親轉讓,即是如此。而在地方政府作為部分,台北市今年首度辦理的友善育兒事業獎評選計畫更是臚列七大評選項目,這不僅是一次性的公開表揚獎勵,也可以讓企業間彼此間有觀摩學習的平台,更是政府和企業願意宣示共同努力營造友善育兒職場的決心。
這七項友善育兒評選項目分為硬體設備、空間的設置,也有軟性的友善育兒措施;並有相關舉例說明。包括「企業組織文化及政策」、「彈性工作安排及支持」、「育兒支持假別措施」、「職場直接設置托兒服務(含契約)」、「育兒與親職支持網絡與措施」、「經濟支持,津貼措施」、加分題的「前瞻及創意作為」。其中「前瞻及創意作為」列舉由內而外影響供應鏈實施友善育兒措施、倡議夫妻共親職措施等,與歐美國家職場永續發展接軌,職場性別平等更進一步。
推動友善育兒職場的目的在減輕員工負擔,免於一根蠟燭兩頭燒之窘境;兼顧工作與家庭平衡,也是留住人才、招攬人才的關鍵,並能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當企業愈多友善育兒作法,員工生養意願提高,女性亦得續留職場,有助於國家勞動力的健全發展。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攸關女性勞動力的釋出,更是下一代勞動力永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它不應該只是女性勞工個人問題,也不應該只是勞工家庭的問題,更是有遠見雇主應該關切並共同努力的重要課題。
文/勞動臺北電子報
熱門課程推薦
【線上 online】勞動契約過程之請假規範
【線上 online】員工各種假別管理及法令處理規範
【線上 online】高階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勞健保暨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薪資管理師認證班
【線上 online】「勞動事件法」施行條文逐條解析與具體因應
【線上 online】最新勞基法修正解析與實務操作重點
【線上 online】最新勞基法重點條文解析及具體因應措施
【實體班】勞健保暨勞動法規管理師認證班
【實體班】員工各種假別管理及法令處理規範
【實體班】最新勞基法修正解析與實務操作重點
【實體班】勞基法逐條解析基礎入門
【實體班】「勞動事件法」施行條文逐條解析與具體因應
|